- · 工具技术版面费是多少[10/07]
- · 《工具技术》投稿方式[10/07]
我国在轨舱外维修工具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--航天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【来源:光明日报】 研制周期异常紧迫,研制经验几乎为零--如此艰巨的任务逼着年轻的成员们快速地成长为设计、试验和加工的“多面手”。任务初期,
【来源:光明日报】
研制周期异常紧迫,研制经验几乎为零--如此艰巨的任务逼着年轻的成员们快速地成长为设计、试验和加工的“多面手”。任务初期,仅凭文献中不甚详尽的记载难以设计出优质方案,研制工作一度陷入瓶颈。不过,头脑灵活、金点子多的他们另辟蹊径,把目光从维修工具本身转移到空间站总装工作中--既然技能工人能在地面把空间站造好,那么他们对于“在轨建设”是否也有较深的理解?于是,他们深入生产一线与技能工人交流,完善自身在产品设计和工程应用中的知识体系,在仔细分析每一个使用工况、精确模拟每一个运动轨迹、深入探讨每一个故障模式后,收获不菲。
“以这种态度去工作,追求产品的完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”傅浩告诉记者,对于每件工具,大家都会进行至少三轮演练:第一轮,从航天员操作角度出发,在头脑内从头到尾推演执行任务的全过程,并结合出舱工作场景不断完善设计方案;第二轮,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,用计算机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设计功能;第三轮,在工效学评价中与航天员面对面沟通,争取让所有细节都尽善尽美。
本报记者 张蕾 本报通讯员 王泽洋 杨佳鑫 武婷婷)(张 蕾 本报通讯员 王泽洋 杨佳鑫 武婷婷)
虽然舱外维修工具研制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2岁,但自从领下这张“军令状”起,就没有人打过“退堂鼓”。
由于发射时火箭对航天器的包络限制,相机抬升支架等舱外结构不能直接展开到位,需要后续由航天员出舱进行调整与维护。舱外维修工具就好比航天员的“机械伙伴”,直接影响到出舱任务能否顺利进行。
文章来源:《工具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gongjujishu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3/6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