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工具技术版面费是多少[10/07]
- · 《工具技术》投稿方式[10/07]
航天员也用“电动螺丝刀”?中国空间站舱外维修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设计专家称,在失重状态下,航天员出舱时仅能靠扶手和脚部限位器调整姿态,工具和人的受力情况,都与地面使用手电钻相去甚远;由于航天员身着厚重
设计专家称,在失重状态下,航天员出舱时仅能靠扶手和脚部限位器调整姿态,工具和人的受力情况,都与地面使用手电钻相去甚远;由于航天员身着厚重的出舱服,且只能单手操作舱外电动工具,设计师需要对每一个抓握、按压、旋拧操作进行反复研究以保证任务顺畅推进;执行任务全程要保证所有零件不会“逃走”成为太空垃圾,避免给空间站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埋下安全隐患……
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任务,关上舱门、安全“返家”的那一刻,负责此次任务保障的舱外电动工具设计师瞬间放松了下来。
对于此类疑问,设计师表示理解:“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,由于可参考的经验太少,我们也有人曾闪过这样的念头,设计起来才发现有多难。”
可是当航天员在进行模拟失重验证时,他们发现,虽然工具箱功能上可满足指标,但航天员需要身体完全探出气闸舱,才能将便携式脚限位器和舱外操作台取下或装好,“工具取放是航天员出舱任务的第一步,不能让他在这儿就开始觉得没底。”
问天实验舱在轨组装完成后,航天员将从问天气闸舱出舱,设计师们根据新布局,对存放工具的工具箱进行了适应性的改动。
如何设计出一套好工具?对于这个问题,研制团队成员心里有一个共同的答案:假设执行出舱任务的是自己。
北京时间2022年9月2日0时33分,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,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、刘洋、蔡旭哲密切协同,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,陈冬、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,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
“舱外电动工具这把太空版‘电动螺丝刀',与我们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手电钻究竟有什么不同?”有人曾这样问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研制周期异常紧迫,且研制经验几乎为零,在如此艰巨的任务下,团队成员们深感任重道远。
如今,研制团队依然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。为适应出舱口的调整,他们倾心设计的几件全新“机械伴侣”已搭乘问天实验舱奔赴太空,将随着后续出舱任务逐一亮相。
文章来源:《工具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gongjujishu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3/691.html